非常案件
在與多所公辦職業(yè)學校聯(lián)合辦學過程中,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一民辦職業(yè)技術學校校長李龍(化名),收集社會人員身份資料虛列為在校學生名額,借公辦學校申報注冊學籍并申請國家助學金之機,騙得國家助學金人民幣119.775萬元。
近日,經(jīng)法院審理,李龍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,并處罰金20萬元。
聯(lián)合辦學換“學籍”
今年42歲的李龍是建始縣人。2008年至2010年,李龍擔任恩施州建始縣信息工程技術學校校長。該校屬民辦職業(yè)技術學校。
2006年4月,建始縣就業(yè)培訓中心與武漢儀表電子學校聯(lián)合辦學。在此基礎上,建始縣信息工程技術學校又與建始縣就業(yè)培訓中心聯(lián)合辦學。2009年,該校與武漢市第二商業(yè)學校聯(lián)合辦學。
法院審理查明,根據(jù)聯(lián)合辦學協(xié)議,建始縣信息工程技術學校以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、武漢市第二商業(yè)學校(以下簡稱“兩公辦學?!?的名義招生、辦學,而兩公辦學校負責為就讀學生注冊學籍,并申領國家助學金。
法院查明,在擔任建始縣信息工程技術學校校長期間,李龍利用聯(lián)合辦學的約定,收集社會人員身份資料虛列為在校學生名額,申報注冊學籍并申請國家助學金,后通過兩公辦學校冒領武漢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撥付的國家助學金。
2008年9月,李龍將320名社會人員虛列為學生,與該校49名學生一并向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申報注冊學籍并申請國家助學金,后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,先后6次實際騙得武漢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撥付的國家助學金共計人民幣87萬元。
采取相同手段,李龍又于2009年9月將128名社會人員虛列為學生申報學籍及國家助學金,通過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騙得國家助學金9.6萬元。
2009年9月,李龍還在向武漢市第二商業(yè)學校申報注冊學籍并申請國家助學金的過程中,將155名社會人員虛列為學生與該校47名新生一并申報202人,先后兩次實際騙得國家助學金231750元。
所騙資金多用于辦學
因涉嫌犯詐騙罪,李龍于2011年9月1日被刑事拘留,同年9月16日被逮捕。被檢察機關傳喚歸案后,李龍如實供述了全部犯罪事實。
2012年4月5日,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(qū)人民檢察院向洪山區(qū)人民法院提起公訴,指控被告人李龍犯詐騙罪。
開庭審理中,李龍的辯護人辯稱,2011年6月,檢察機關接觸被告人時,被告人交代了案件的主要事實,應當認為被告人在立案前就交代了全部事實,且被告人到案是接到協(xié)警電話后的主動行為,因此對被告人應認定為自首;被告人所騙的資金絕大部分用于辦學以及對一些困難生的減免、資助,是對其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性的修復,因此其社會危害性較小;被告人所騙的資金絕大部分用于辦學,并且有公益性,建議從輕處罰。
庭審過程中,法庭調(diào)取了聯(lián)合辦學協(xié)議、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、兩公辦學校出具的說明及相關憑證等書面證據(jù)及多名證人的證言,對相關事實予以證實。
一審法院認為,被告人李龍在個人辦學過程中,利用與他校聯(lián)合辦學之機,以非法占有為目的,虛構事實、隱瞞真相,騙取國家助學金,數(shù)額特別巨大,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;被告人李龍被檢察機關傳喚后歸案,并如實供述了全部犯罪事實,屬自首,可以從輕處罰;在法院審理期間,被告人李龍能自愿認罪,可酌情從輕處罰。
據(jù)此,法院一審認定李龍犯詐騙罪,判處其有期徒刑12年,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。
后李龍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。武漢中院二審維持原判。
|